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1-11-15到2022-02-23

【作业】自然辩证法导论 自然辩证法导论

1、 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何在?
评分规则: 【 可以从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属性、研究内容和思想特质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讨论。

自然辩证法导论

1、 问题: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   )。
选项:
A:A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区别不大。
B:B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C:C自然辩证法就是西方的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
D:D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学技术哲学是一回事。
答案: 【B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2、 问题: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
选项:
A:A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B:B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C:C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D:D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 【D历史唯物主义

3、 问题:3.以下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的论述正确的是(  )。
选项:
A:A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
B:B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对于那个时代的自然科学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C:C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D:D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
答案: 【A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
B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对于那个时代的自然科学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C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D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

【作业】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问题: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评分规则: 【 可以具体探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中的三种形态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问题: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是(   )。(单选)
选项:
A:A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B:B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C:C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D:D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答案: 【A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2、 问题: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包括(   )。(多选)
选项:
A:A实践性
B:B历史性
C:C辩证性
D:D批判性
答案: 【A实践性;
B历史性;
C辩证性;
D批判性

3、 问题: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包括(   )。(多选)
选项:
A:A系统自然观
B:B机械自然观
C:C人工自然观
D:D生态自然观
答案: 【A系统自然观;
C人工自然观;
D生态自然观

4、 问题:4.人工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可追溯至以下哪些思想(   )。(多选)
选项:
A:A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提出的“人工产品”“人工客体”等概念和思想。
B:B古代中国人提出的“百货”“百工”等概念和思想。
C:C康德和黑格尔等提出的“人为自然立法”等思想。
D:D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的现实的自然界”等概念以及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界的思想。
答案: 【A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提出的“人工产品”“人工客体”等概念和思想。;
B古代中国人提出的“百货”“百工”等概念和思想。;
C康德和黑格尔等提出的“人为自然立法”等思想。;
D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的现实的自然界”等概念以及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界的思想。

【作业】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 问题:如何理解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评分规则: 【 可以从科学发展的渐进与飞跃、分化与综合、继承与创新来讨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 问题: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本质特征的分析不包括(    )。(单选)
选项:
A:A劳动资料延长了人的“自然的肢体”。
B:B工艺学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
C:C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D:D技术是一般生产力。
答案: 【D技术是一般生产力。

2、 问题:1.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理解包括(    )。(多选)
选项:
A:A科学(主要指狭义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B:B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
C:C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D:D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
答案: 【A科学(主要指狭义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B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
C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D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

3、 问题:3.近代科学哲学家提出了多种科学发展模式,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    )。(多选)
选项:
A:A归纳主义的累积式科学发展模式
B:B原子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
C:C证伪主义的否证式科学发展模式
D:D科学发展的社会历史模式 
答案: 【A归纳主义的累积式科学发展模式;
C证伪主义的否证式科学发展模式;
D科学发展的社会历史模式 

4、 问题:4.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多选)
选项:
A:A二者的目的与任务不同。
B:B二者在研究主体和活动方面不同。
C:C二者的功能特征和生产力形态不同。
D:D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
答案: 【A二者的目的与任务不同。;
B二者在研究主体和活动方面不同。;
C二者的功能特征和生产力形态不同。;
D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